> 首页 > 申报通知

转!开展2020年度常州市示范智能车间认定工作的通知
  日期:2021年01月07日

图片

“一站式”创新创业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图片

各辖市、区工信(经发)局,常州经开区经发局:
为全面贯彻落实《江苏省“十三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苏政办发〔2017〕83号)、《常州市工业智造明星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常发〔2020〕18号)等文件精神,加快智能制造示范试点建设工作,引导企业加大智能化改造力度,提升我市智能制造水平和制造业整体竞争力,推进我市工业智造明星城建设,现组织开展2020年度常州市示范智能车间认定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图片

一、申报要求

图片
1、申报车间应已获得常州市智能车间认定。
2、已获得“江苏省示范智能车间”或“常州市示范智能车间”认定的企业内相同或类似车间不再重复申报。
3、根据全市智能车间创建情况,武进区推荐数量原则上不超过12家,新北区推荐数量原则上不超过10家,金坛区、溧阳市、天宁区、钟楼区和经开区推荐数量原则上不超过5家。
图片

二、申报程序

图片
1、项目申报单位认真对照《2020年度常州市示范智能车间申报条件》(附件1),编写《2020年度常州市示范智能车间申请表》(附件2)和《2020年度常州市示范智能车间申请报告》(附件3)。企业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全责。
2、各辖市、区工信部门汇总申报材料,并严格对照申报条件,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把关,确保申报质量,填报《2020年常州市示范智能车间汇总表》(附件4)。
3、市工信局组织专家进行评审,遴选出一批智能制造基础好、行业示范性强的车间作为常州市示范智能车间,优先推荐申报省级示范智能车间。
图片

三、申报时间

图片
请各辖市、区工信部门于2021年1月15日前将上述申报材料一式一份报送至市工信局装备工业处,相关电子文档材料同步报送。
联系人:郎伟宁, 联系电话:0519-85681233
附件:
1、2020年度常州市示范智能车间申报条件.doc

2、2020年度常州市示范智能车间申请表.xls

3、2020年度常州市示范智能车间申请报告.doc

4、2020年度常州市示范智能车间申报汇总表.xls

 

附件1

 

2020年度常州市示范智能车间申报条件

 

一、申请认定市级示范智能车间的企业须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申报企业所报车间已经获得市级智能车间认定;

(二)企业必须在常州市境内注册、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且正常经营一年以上;

(三)企业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和制度,信用良好且无违法记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良好;

(四)企业的人均产出率和人均效益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五)企业应制定智能化发展战略规划,拥有能提升企业智能制造水平的技术研发机构和一定规模的智能化人才队伍。

二、申请认定市级示范智能车间应基本符合以下条件:

(一)智能装备广泛应用车间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试验、检测设备台套(产线)占车间设备台套(产线)总数比例不低于60%

(二)车间设备互联互通。采用现场总线、以太网、物联网和分布式控制系统等信息技术和控制系统,建立车间级工业互联网,车间内生产设备联网数占智能化、自动化设备总量的比例不低于60%

(三)生产过程智能调度。生产设备运行状态实现实时监控、故障自动报警和诊断分析,关键设备能够自动调试修复。车间作业基于主生产作业计划自动生成,生产制造过程中物料投放、产品产出数据实现自动采集、实时传送,并可根据计划、物料、设备等数据的变化和异常自动实现动态调度。生产任务指挥调度实现可视化,可视化系统实时呈现包含生产状况、品质状况、设备状况等生产数据。

(四)产品质量智能管控。在关键工序采用智能化质量检测设备,产品质量实现在线自动检测、报警和诊断分析,质量管理系统和检测设备无缝集成,质量信息自动录入信息系统。针对质量问题,具备自动发现和自动预防,主动报警功能和机制,自动实现防呆防错。

(五)产品信息实现可追溯。在原辅料供应、生产管理、仓储物流等环节采用智能化技术设备实时记录产品信息,每个批次产品均可通过产品档案进行生产过程和使用物料的追溯。必要时,对大型、重要装备或需要远程诊断的产品,运用智能化技术进行远程监测与控制、自动分析与处理故障、挖掘应用相关数据,实现产品信息生产过程可追溯。

(六)物料配送实现自动。基于条形码、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等识别技术实现自动出入库管理,实现仓储配送与生产计划、制造执行以及企业资源管理等业务的集成。能够基于生产线实际生产情况拉动物料配送,根据客户和产品需求调整目标库存水平。

(七)车间环境智能管控。根据车间生产制造特点和需求,配备相应的车间环境(热感、烟感、温度、湿度、有害气体、粉尘等)智能监测、调节、处理系统,实现对车间工业卫生、安全生产、环境自动监控、自动检测、自动报警等智能化控制。

(八)资源能源消耗实现智能管控建立能源综合管理监测系统,主要用能设备实现实时监测与控制。建立产耗预测模型,车间水、电、气(汽)、煤、油以及物料等消耗实现实时监控、自动分析,实现资源能源的优化调度、平衡预测和有效管理。

(九)车间网络系统安全可控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制度,及时备份重要数据,实现双机热备。车间部署的互联网、局域网、物联网、以太网和现场总线等网络环境具备较好的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恢复等能力,应用防病毒软件、防火墙、采取漏洞扫描、运维审计等防护措施,网络系统实现安全可控。

(十)车间系统实现集成互联。车间与车间外部信息系统实现集成互联,相关数据实现自动接收、自动反馈。集成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及仿真系统、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等信息与自动化系统,车间实现管控一体化。

(十一)经济效益明显提升。车间实施智能化改造后,劳动强度大幅降低,工作环境明显改善,生产效率明显提升,不良品率显著降低,产品质量明显提升,经济效益明显提升,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显著降低,节水节材量显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